xx33448899@gmail.com
添加时间:舆论压力下的进口新药审批提速前几日看到一篇文章:“抗癌药,我们和美国到底差多远?”,文章说,“每个患者都要和时间赛跑,谁跑赢时间,谁等来新药上市,谁就有了生之希望。2018年,免疫药物PD-1终于在国内上市,它的到来比美国晚了整整4年。4年,一些人成了幸运儿,一些人却没等过这4年。”这段话读起来有些煽情,道出的却是实情。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统计:过去10年间,美欧日上市的新药有415个,在中国上市的只有76个,占比不到20%。也因此,进口新药审批成为这两年患者关注的焦点。在国务院要求下,今年国家药监局的一项重点工作是加快临床急需进口新药的审批上市。最快的九价宫颈癌疫苗从申报到批准上市仅用了9天时间。
现场检查“塞车”影响着国产新药审批进程优先审评是近年国家药监局解决新药审批“塞车”的重要举措,创新药大多能列入优先审评。从今年的情况来看,药审中心基本上每月公布一批优先审评名单,每批在20个左右申请文号。优先审评规定的审评时间限制是6个月,也即6个月内必须完成技术审评,从实际效率来看,即使一次性审评通过的优先项目,也多有超限的,但总体上大差不差。
所以,别怪大家掰着手指头数,Costco从开业到倒下去还有多长时间。现在,媒体基本上一边倒地“不看好”,理由就是,新零售已是商界“显学”,任何创新都不是秘密,你想到的,别人也会想到。当然,笔者也认为,Costco不可能将现有的新零售格局摧垮,但它可能会成为一个“好小众”,如此已胜利突围了。做出这个判断,是基于Costco特殊的基因。
随着自动化的普及,近年来有关缩短工作时长的呼声居高不下,越来越多人对高强度工作产生了抵制心理。此前特斯拉的创办者马斯克(Elon Musk)在推特上称“每周只工作40小时是无法改变世界的”,就引来大片批评声。经理人培训公司“未来职场环境”(Future Workplace)和美国软件管理和服务公司Kronos共同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减少工作时间并不意味着完成的工作也变少了。他们对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等八个国家的3000名企业员工进行调查,发现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在没有其他干扰的情况下,他们可以轻易的五个小时内完成一天的工作量,但很多人一周的工作时间还是超过了40小时。尤其是在美国,4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都有超时工作的情况。
同在2018年12月,德国慕尼黑地区法院认定苹果侵犯高通与降低智能手机功耗有关的知识产权,并授予了高通所请求的永久禁令,要求苹果公司停止在德国销售、许诺销售和进口销售侵权的iPhone。2019年初,一起高通在美国加州南区联邦地方法院针对苹果的专利诉讼案中,陪审团认定,苹果侵犯了高通三项专利,法院裁定苹果赔偿高通超过3100万美元。
我们并非是要持守一种所谓没有资金流走的说法。事实上,我们定期公布一系列金融及银行数据,透明度非常高,公众都能从相关数据中看到最新发展。况且,即使真的有资金流走,正如上面所说,这对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来説是正常的事,而我们银行体系里也有庞大的流动性和坚实的基础来应付,确保我们金融体系的稳定。